01.JPG

當一個人可以持續十年不斷地讓人從他身上看見新的可能性,這就是一位讓人肅然起敬的偶像了,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十年來,可以帶著越來越多人,和他一起,走到他想走到的地方,這不是偶像是什麼呢?

距離林宥嘉「IDOL」演唱會約一週後,我想是時候來寫這篇文章了,原因無他,因為這對我而言,並不是一場容易消化的演唱會,品嚐這場演唱會的方式,似乎更適合是把它給放在心底,讓它給發酵一陣子,在通勤的時候、發呆的時候,回想起幾個片段,試著在事後弄清楚,所謂林宥嘉想傳達的是什麼,好像才更能對得起表演者和團隊對於這場演唱會的用心編排,以及我心中那未知卻莫名的激昂感受。

形容一場演唱會可以有很多種方式,像是一場大型派對,或者像一齣精采的電影,又或者說像是一個大型的KTV包廂能承載著許多青春回憶。但是林宥嘉的這場「IDOL」,我想了幾天,還是始終想不出最適合又最簡潔的形容方式,我真的沒有辦法,它是我超出所有我觀賞演唱會的經歷和想像的。我只能說,林宥嘉的「IDOL」是見證他對自己與音樂團隊的不斷進化的認證,也是確立起他的觀眾與市場,是能放任他繼續進行各種音樂試驗與可能的標的。

02.JPG

 

我必須說,從開場第一首《一點點》開始,到近乎演唱會三分之二的《船》之前,我的大腦一直是處在一個接受資訊超量的狀態。我一直不斷地在揣摩著:「林宥嘉這場演唱會想傳達的主題是什麼?」之餘,又必須不斷的吸收林宥嘉與其音樂團隊近乎「偏執到病態般的」改了每一首歌的編曲的轟炸/享受。剛開頭幾首我還有打算可能記一點重點回來能寫,但後來發現根本每一首都跟錄音版本不同時,我就放棄去記憶這部分了,直到演唱會最後,完全沒有一首歌的編曲是重複的,甚至連《誘》、《眼色》等這樣編曲成分如此偏重的歌曲也全然換了個樣貌,光想像到團隊背後付出的努力和辛勞,我就佩服不已。

從開頭說起,我認為這場演唱會其實是有門檻的,他對觀眾的聽覺與審美觀是有一定的挑戰的。首先,你幾乎沒辦法跟唱,因為每一首的編曲都跟你聽過的不同,你根本沒辦法唱、也不知從何唱起。我曾多次在演唱會中間不時望向四周,真的,幾乎沒人的嘴巴再跟著動,除了是無法跟唱,我也認為大家是在專心享受宥嘉的詮釋、以及新編曲帶來的衝擊。

03.JPG

再來想談的則是演唱會的開頭從《一點點》開始到第一段Talking前的四首歌,我認為是非常精彩的段落,我知道有很多朋友都說這一段的音響很轟,的確我也有這樣的感覺,不過我更傾向解釋成,這是一種團隊故意設計出的表現。這一段,這四首歌的編曲,在低音部和鼓組、音效玩得非常瘋狂,低音的轟炸,配合整個舞台、燈光、視訊,我的確有感受到一股特殊而迷幻,或者說「鏘掉」的感覺。這也是我前面所說的,我一直在整場演出中,試圖揣摩林宥嘉想在演唱會中傳達些什麼?對音樂細節這麼有控制狂的歌手,若是失誤,不可能連續兩場都放任這種情況發生。我更認為這是他故意設計出的環節,他或許是想讓觀眾感受這一段落在低音部加上小巨蛋場域音響效果帶來的震撼,不得不說,《讓世界毀滅》的前奏,我真的有感受透過音響傳達而來那到排山倒海的氣勢。(這一段從前次的 the great yoga時就有感受出一些端倪,只是沒想到這次進化成這樣)

在第二part至拾荒為止,我一度擔心若是整場都按照這樣的步調下去,有觀眾會先行離場我都不意外,我是可以想像觀眾帶著什麼樣的預期心理進來,結果開場10首歌居然連一首比較耳熟能詳的都沒有?(但因為我看過很多場了,所以我很習慣的)。整場看來,我會說,實驗性最重的,宥嘉都放在前面了,演唱會能形容成是先苦後甘,從最艱澀的部分開始,真正的大合唱,則是安排到最後的最後的小舞台上,林宥嘉才用unplugged的方式,一口氣把《浪費》、《心酸》、《兜圈》、《說謊》都給唱了。

要我說,我會說這整場「IDOL」像是一杯嚐起來層次豐富,底蘊濃厚的威士忌,入口的那一刻,感受到是濃烈甚至有點刺鼻,到最後吞下的前一刻,你才感受到甘甜,但嚥下後,卻開始懷念起入口時,那帶有點暴力的香氣與口感。

07.JPG

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一段話,大意是說,當林宥嘉的粉絲很辛苦,什麼種類的音樂都要略有認識,今天他又唱了哪一個cover,就要細心去搜尋做功課。是的是這樣沒錯,從以前的星光決賽唱了一首post-rock到後來出了一張爵士專輯Jazz再到後來浮雲合作,甚至是黃耀明或陳小霞,甚至這次演唱會前導音樂請了坂本龍一,他說了他做了,我們得要跟上才是。能讓聽眾心甘情願10年來跟著偶像做遍了各種音樂賞析的課程,也是一種難得的浪漫。

而這場IDOL想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林宥嘉最後說了:「這場演唱會特別做了螢光旗,當你在揮動旗子為台上加油時,旗子的另一面是照著自己的臉。希望不管之後你在哪裡,看著旗子就可以記得我和你一起在努力。」而我的感受是,當一個人可以持續十年一直不斷地讓自己進化,不斷地讓人從他身上看見新的可能性,這就是一個讓人肅然起敬的偶像了,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十年來,可以帶著越來越多人,和他一起,走到他想走到的地方,這不是偶像是什麼呢?

05.JPG

06.JPG

最後,當作事後小記,想和大家分享。在2012年,傑米鹿還不是傑米鹿之前,我曾經用過另外一個名字開了BLOG寫了一篇文章,標題就叫做「偶像-關於林宥嘉」,當時還有幸被宥嘉看到,給轉貼到粉絲團上,還附上點評。我其實也忘了這件事,直到看到這次的售票訊息才忽然想了起來。7年過去了,除了人是胖了不少之外,身體、心理、思想、夢想,都和當年寫下那些文字的我不一樣了,但他還是堅持著往更遠的地方前進。不經惋惜著,這些年自己都很難說自己沒變了,唯一沒變的是偶像還是偶像,但林宥嘉還是在做著很林宥嘉的很屌的事。

當年他的點評說:「儘管將我啃食乾淨,再往人生下個階段邁開大步,偶像準備好了。」7年過去了,他真的做到了,沒能可以說他原地踏步,那你呢?No body is (not) idol. 沒什麼能比這更勵志的。

 

林宥嘉分享.png

 

 

(PS.1原文附在下面,當年我的文末的願望是希望有天宥嘉能幫我簽名,後來他做到了,2014年的時候我獲得了一張口的形狀的簽名EP。)

每個生命的不同階段中,我們多少會有幾個不同的偶像。你幾乎會用盡全力去模仿、欣賞他的一切,無論是文字思想歌聲甚至是價值觀等等之類的東西。蔡康永曾對「偶像」這個詞,下了很好的註解,他說「我們在長大的過程當中,藉由尋覓偶像、消耗偶像,來辨別自己的真面目、來增加活下去的力量。」而這幾年,每當人家問我最喜歡的男歌手是誰、偶像是誰的時候,我總是很大聲的說,林宥嘉。

一兩年前我說出這個答案的時候還有人會笑我,大多數的說法是「蛤,是他喔,他的歌是不錯聽,但如果你要我選一個最喜歡的,我不會選他,他只能說是我比較喜歡的歌手之一」。但最近這一年,這幾個月裡面,漸漸的沒有人會再懷疑我的答案了,林宥嘉,是的,他是我的偶像。到今天終於近距離(約莫半個手臂,甚至可以說是呼吸著同一口空氣)接觸他為界,來算算看我為了他做了多少事。(見文末)

說真的,原本喜歡林宥嘉純粹是因為他對歌曲的詮釋還有狂放的情感,那種迷幻似夢的感覺是過往不曾聽過的事情,但從這幾年開始,他真的越變越強,超出合理的想像。除了歌唱功力的進步,進而到服裝穿著甚至是文字,表演、整個人的氣度,都有如脫胎換骨的表現。崇拜他的事情逐漸變得不在於是「歌唱上的欣賞」,而是對於林宥嘉對「生活的態度」與「理想的追逐」的那種不放手,實踐,突破,挑戰感到敬佩。

林宥嘉2012.jpg

喜歡跟愛是不一樣的,就像欣賞跟崇拜也是截然不同的事情,欣賞可能只是從一整個人挑取一塊你最喜歡的來看,而「崇拜」則是對於一個人徹頭徹尾的佩服與欽佩,扒不得吸乾他身上所有的養分給佔為己用。偶像崇拜是一種對於生活缺陷的逃離和追尋,看著他好像就也能不斷的鞭策自己,也朝著自己的理想邁進,就像他正走在一條華語歌壇沒有人走過的路一樣。

林宥嘉是有一個時代性,屬於這個網路氾濫人太過靠近又太過疏離的時代。他有很多很多的東西是「很勇敢的把自己脆弱的內在給挖出來」而產生的作品,這是上一個時代的我不曾有的事情。我國中的時候都聽周杰倫,當然我也很崇拜老周,崇拜他那種「沒有我辦不到的事情」的豪邁自信,想像力無遠弗屆的音樂作品,而當然還有在八度空間裡那句曾經一度被奉為年輕人最高指導原則的「堅持我的調調」,是他鼓勵著人們去和別人不一樣,但在過了一個年紀之後,總覺得這些不斷的「變化」、「華麗」、「向外尋找刺激」的音樂是會讓人麻木的。而擺渡過了陳奕迅的太過成人,屬於這個時代缺口的林宥嘉終於出現。

「很勇敢的把自己脆弱的內在給挖出來」而產生的作品有人先這麼做了,我好像也能跟著勇敢一些。

而林宥嘉最讓人感到害怕的事情是,他還好年輕,25歲,離我並不遠,差個短短四年人生會差那麼多,真的很讓人無地自容,總讓人在不知道要幹什麼的時候問我自己我到底再幹什麼。可怕的事情是林宥嘉的未來性,雖然他現在已經很強很可怕了,但你總覺得這個人的身上還有好多好多未知的可能會發生。你還沒聽過他出一張全創作的專輯,你還沒看他拍過一部完整的電影,而且你也很想看他出書甚至寫小說(或許服裝品牌也開始有人在引頸期盼了),跟著林宥嘉好像還有無數個奇幻億想,可以被實現。

(PS2.結果他真的出了書)
(PS3.7年過了,這次我要許願這幾年有機會能和宥嘉好好坐著聊音樂做訪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傑米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