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09900  

傑米鹿非常意外地,收到了環球唱片的採訪通知,在學友哥【醒著做夢】專輯發售的前一天,到了遠東飯店的獨立廳,和學友哥進行了一對一,達30分鐘的專訪。很榮幸有這次的機會,看著學友哥在一個距離我和電腦螢幕同等的距離回答我的問題,實在很超現實,我一直覺得我前方可能擺著一台電視機,我只是在看節目而已。

30分鐘的專訪,換來了這篇長達五千字的訪談內容,不是我有多麼吹捧張學友,只是從這每一題的回答,每一句話,你都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學友哥在製作這張專輯的熱誠、用心、那份純粹對於音樂的追求以及用心。因此,我幾乎一字未刪、一題未改地,希望將這篇學友哥新專輯《醒著做夢》的採訪,忠實呈現給每一位好奇、喜歡、或者正沉迷於這張專輯中的每一位朋友。

我也很謝謝學友哥的親切、體貼與尊重,他並沒有因為我非記者而只是部落客的身分而顯得有任何的不耐或不悅,非常Nice地,緩緩跟我分享著這張專輯的故事與細節。而我的驕傲是,這份專訪完全聚焦於音樂與專輯,沒有任何別的事情,真的藉由問題還原了許多歌曲、與專輯的製作過程與祕辛,若是很好奇這張質量極高的專輯如何誕生、如何開頭、企劃的朋友,必定能在這篇文章中得到些許解答。

希望這篇訪談,能讓更多朋友、聽見更多在專輯裡的細節與用心,可能很多事情只用聽的聽不太出來,需要一些導覽與解說才能進入的更深,盼這篇文章能讓各位朋友更了解專輯的出發點、演變與當中的取捨,讓用心唱歌、認真做專輯、把三十年人生都奉獻音樂的音樂人,對於音樂的執著與用心,能被更多人看見與了解。

在訪問結束後,臨走前,學友哥給了我一個擁抱,和我說了聖誕快樂,若要說什麼是醒著做夢,這就是醒著做夢吧。(以下訪問正文開始)

圖片提供:環球音樂
文字、採訪:傑米鹿
張學友 醒著做夢 新專輯 2014 專訪 介紹

 ]有字封面.jpg  

Q1:能不能請學友哥再次介紹這張專輯《Wake Up Dreaming醒著做夢》

我花了很多心思在做這張《Wake Up Dreaming醒著做夢》,除了歌手的身分外也當了專輯的製作人,很多事情我都親力親為,最初的概念是做一張「管弦樂與搖滾樂」的錄音室專輯,做到一半的時候,把一些歌抽起來了,換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進去,因為覺得編曲的重複性太高了,所以現在大家聽見的專輯是有著不同的曲風。但有幾首比較民歌的歌,那是我原本就捨不得不放的歌曲。

所以到最後我的結論,《Wake Up Dreaming醒著做夢》是一張代表我自己對音樂的風格、偏好、取向的專輯,而並不是一張概念很清楚的專輯。

 
Jacky Cheung 張學友 [用餘生去愛/The Rest Of Time ]Official 官方 MV

Q2:專輯是在最初就設定好要製作一張「管弦樂與搖滾」的錄音室專輯?

本來是設定好要往這個方向去做,但做出來的東西真的都太相似了,我自己聽了都會感到有壓力,我還是希望大家在聽專輯的時候可以舒服一點,能有點不一樣的東西進耳朵這樣,所以後來我決定這樣做,而這樣的調整,其實也就是我做專輯所喜歡的方向。

Q3:學友哥當初怎麼會想製作「管弦樂與搖滾」的錄音室專輯?

我最早是因為很想做一張Studio的「管弦樂與搖滾樂」是因為我聽Elton John的一張現場專輯《Live in Australia with the Melbourne Symphony Orchestra (1987)》。我很~喜歡這張專輯(學友哥眼睛在此刻發光了起來),我受這張專輯的影響其實還蠻大的,反覆聽了好幾年,我每次上車我就放來聽。

每次聽我都覺得「哇~」,因為Elton John做的東西原本就有點偏向pop rock,但沒想到這件事可以被做成這樣子,我就很想做。後來我就做了一個concert(註:1996年:《香港管弦樂團-愛與交響曲音樂會》),就是來自Elton John那張專輯的概念。

Concert過後還是一直想做一張這樣的錄音室專輯,但一直沒做成,所以每次做專輯的時候這個想法就會跑出來,揮之不去,那只好每次做專輯都拿來做一做,但還是一直沒有找到真正理想的做法或歌曲,就算是到這張專輯完成後的現在,我仍然覺得我沒有找到全部,還不夠完整。

 
Jacky Cheung 張學友 [時間有淚/Tears Of Time]Official 官方 MV

Q4:先前的許多報導都說這次專輯的製作期長達十年,尤其是收不到適合的歌曲是最大的困擾,可否請學友哥分享,這個選歌的基準大概是什麼?

我這樣講好了,從96年的《愛與交響曲》完了之後我就想做這個,但那時候我還沒開始自己做專輯,有時候就會跟製作人提一下說「我們可以做這個」,也找了很多人編,但拿回來之後一聽「哇~好像都一樣」,自己覺得「這應該不是這樣子的……」。但又基於我自己很難去表達。他們只要一問「啊?那是哪裡不對呢?」我就完了!因為哪裡不對我又沒辦法很準確的說出來,我在和音樂人的溝通上還是有很大的問題。

所以如果真的可以回去的話,我真的很想在年輕的時候可以學音樂,學樂器啊,學一些東西,我不是要成為音樂家,我只是想解決我現在這個溝通的部分,能準確說出我想要的部分,有時候心裡真正想要的東西憋在心裡說不出來,真的蠻痛苦的(笑)

但我想,專輯的製作時間很長,遇到一些困難,也並非全部都和找歌、收歌有關係。是因為我覺得Elton John找到一群很棒的音樂人合作,他們對搖滾和管弦樂的概念都很清楚,但這件事情可能是我們現在還做不到的,可能因為文化上的差異,我們習慣做流行音樂的,對於這種編曲的想像空間就會有點限制,但我自己又不是真正玩音樂的,在製作上就變成有一定的限制和極限在。

我沒有辦法完全跳出去過往做音樂的框架,你說做了這種「管絃樂和流行樂結合」的東歌曲有沒有用、有沒有不一樣?我相信有用,但是不是這東西全部都是這個樣子的呢?這個「管絃樂和流行樂結合」應該有各種不同的樣貌,應該要這樣,它才會是一個完整的概念,在這個手法下的曲式、強弱、音樂變化,應該是有不一樣的。但當我講這個出來的時候,大家不由自主的就會有了「固定的概念」,這件事情我沒辦法克服,就算你給不同的人編曲,它到最後出來的東西還是會很相似。應該說,我們做流行的會有一種習慣,大家很難去跳出那種習慣。

這件事情將來能不能完全的做到,我不知道,但我總還是希望試試看。

 
Jacky Cheung 張學友 [你說的 /You Said It ]Official 官方 MV

Q5:製作期長達十年的部分?

準確來說,應該是從想製作這樣的專輯的想法開始萌芽到現在,經過了十年,像是我們剛剛說的,我中間有不斷在試,但拿起來放下、又再拿起來放下的時間,有那麼長,當然中間我還是有進行很多不同的工作,兩次演唱會、廣東專輯等等,這些都是時間,我並沒有真的完全停下腳步來製作這張專輯。

聽起來,好像是:「噢~張學友你十年都停下來做這張專輯,都這麼久了還做不出來?」石頭都做出來了真的是!不可能做這麼久的!只是我中間有做,但不是很順又放下了,但現在聽比起從前聽又更不對了,就在去找別的歌這樣。

Q6:如何平衡「管弦樂」與「搖滾」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東西?對學友哥來說,這兩者的交會處是什麼?他們有什麼共通的地方嗎?

我先講,這張專輯認真要說,是以「弦樂」為主而已,管樂到沒有那麼多,所以並不是有很完整的把我原先想要做的概念做出來。這次和我合作的杜老師(杜自持),他弦樂很強,但管樂就不是他常做的東西。要做到這件事真的就可能要去找一些管弦樂團的老師,跟他們合作。

那這次的專輯以「弦樂」為主,我們希望弦樂的「個性」可以出來,你聽〈用餘生去愛〉,好比大提琴的聲音,我們覺得它的音量和聲音應該出來的,就會讓它出來,而不會特地在意它和人聲的比例。就算是大提琴彼此間,我也希望他們不同的「個性」可以出來,它是一個double quartet,每一組是兩個人去拉出來的,我們在這個部分也下了很多功夫,因為希望有更多的情感是可以透過弦樂被聽到的。

有了弦樂,搖滾就不一樣了其實,不只是純粹搖滾,在個性上就不同了。好比在搖滾在澎湃的時候你可能覺得很吵,可是你加弦樂把它擴大去做,就會有一種氣勢,它不光是很粗獷的感覺,那個粗獷是會有質感在裡面,不會讓你覺得有壓力。但這個東西,基本上我覺得還是要看歌的個性而才去做的。

 eFHLI1724.jpg  

Q7:前兩首主打〈用餘生去愛〉和〈時間有淚〉都採用了大量的弦樂或鋼琴的編曲,傳統流行歌曲注重的「鼓與節拍」在這兩首歌的比例都很低,為何特別採用這樣的編曲方式?

這個是我們剛剛講的,我們希望在歌裡面「弦樂的個性」可以出來,如果節奏組的東西太多、太強的話,它是會把我們原先想傳達、想聽見的東西給稀釋掉的,我希望這件事是清楚的。當我想做一個大的東西,我不一定要加很多鼓或什麼,我們希望他是用弦樂累積上去,把那個氣勢推出來的。

Q8:我本來以為整張專輯就會像〈用餘生去愛〉和〈時間有淚〉這樣的編曲貫穿整張專輯耶?

後來是沒有的……我自己聽下去還是覺得不行,像第十首〈不錯〉它的編曲也是很大的,我想說:「哇~完蛋了」,其實〈時間有淚〉比較沒有那些東西,但它大起來的時候還是很大,所以整張專輯都一直這樣大下去,我自己覺得會有點問題,所以後來在歌曲上做了蠻多調整。

 eLIFH2371.jpg  

Q10:很多網友聽完前兩波歌曲都說:「這次歌神的作品可以反覆再聽三十年」,我也深深感受到學友歌的作品,無論是新作或舊作,常有一種永恆性在,能跨越時間的。想請問學友哥,一首歌如果要能耐聽、能超越時間性與流行性,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第一,是要讓人願意去聽,這是我們要先做到的,所謂「耐聽」它背後其實有很多原因,像,你歌唱得好不好,他音樂做得好不好,它的編曲、混音好不好,我們從這些很細節的地方去努力,盡力去把「你願意去聽這張專輯」的原因增加,這是我們希望可以做到的。上述的東西我們都很小心的去做,我希望可以把這些東西累積成一個「你願意去聽這張專輯」的理由或動力,讓你在可能無聊想聽聽歌的時候去聽。儘管我沒有標榜說這張《醒著做夢》是一張發燒碟,但我希望大家去聽的時候可以把每個東西都聽得很清楚,我盡力讓更多人能多一個「聽的理由」。

你沒有一個確定的方程式或理由,能讓你聽多久或讓你覺得好聽,但我們只能盡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首歌。

Q11:專輯中個人最喜歡的歌曲是哪一首呢?

嗯……我其實沒辦法選,但〈用餘生去愛〉和〈時間有淚〉去比的話,可能是〈用餘生去愛〉因為它終究是個比較不一樣的嘗試,可能過了幾陣子還是會想回頭再聽聽看,那〈時間有淚〉就是在追求情感表達上的細膩,在這首歌的情緒也比較清楚,但這個曲式或旋律,其實是在過去我就比較拿手的,因此在表達起來就比較沒有問題。

可是在〈用餘生去愛〉你就不要想了,不要去想怎麼去唱,可能你唱久了唱多了這個詮釋可能又不一樣了。
'eLIFH3234-1.jpg  

Q12:這次在《Wake Up Dreaming醒著做夢》中除了演唱還參與了許多製作的工作,兩者最大的不同與挑戰是什麼?如何在這兩種身分間取得平衡?

我覺得有杜自持在,對我的幫助很大,第一個他很用心,第二個他的音樂的素養蠻高的,再來他跟我的溝通完全沒有問題,他可以很快的抓到我想要的、想表達的東西是什麼,彈鋼琴、寫弦樂譜都沒有問題。他也……非常遷就我了算是,可能和別的製作人合作比較常會有「他們不願意相信你的判斷」這種情況,可是跟他不會,他會以我的選擇、取向為主。

這張專輯我真的做得很開心,自己製作一張專輯是個很開心的過程,如果我自己的音樂底子真的有好一點(歌神一直說自己音樂底子不好到底是要逼死誰啦!),可以完全自己製作一張專輯的話,那真的會很開很開心。我們歌手的創作是在感情跟聲音上的創作,但你在做一張專輯的時候,是把整個東西、專輯、全面地打造、創作出來,那真的很開心。

 

Q13:專輯特別到了樂團勝地Abbey Road Studios錄製,學友哥最喜歡的搖滾樂團是?

我先說我並沒有對Abbey Road有很大的情結在裡面,但他對所有的音樂人來說絕對是一個音樂聖地,對香港的音樂尤其是,因為香港的殖民地背景。這張《醒著做夢》我有特別希望它做出來可以有些英倫搖滾的味道,那種grooving。那杜老師就說「去英國錄!去Abbey Road好不好!」(歌神演戲狀)。所以比起我,到Abbey Road錄更應該說是完成它的願望吧!

但去那裏的音樂真的是我們想要的,我頭一次覺得,不同的音樂人他們玩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怎麼說,比如我聽一個吉他solo,在香港我找一個吉他手,給他聽這個chord,他彈了你就知道那大概的走向,比較固定的。可是同一段的吉他solo我拿去英國,給英國樂手彈,那會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這可能就是文化的不同,對聽的東西的感受是不同的。所以如果你想要這個英倫搖滾的東西,去那邊錄絕對沒錯,我覺得他的這個決定是對的,儘管杜自持有些藉由公作達成私人目的的感覺啦!


Q14:這次專輯中錄製最久、或最不好唱的歌是哪一首?

錄最久是〈用餘生去愛〉,錄了好幾次,這個好幾次,不是「次」而是好幾「天」,就想一想唱不對就又回去錄。

難的地方是,我選了一個我自己覺得比較適合這首歌的KEY,也許這首歌可以降KEY而變得容易一點,但我最後還是做了比較難,但我覺得更適合的KEY。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觀念是「只要我在錄音是可以錄的,我就要在現場可以唱」,這可能是我的任性,但我也證實這是可以的,只是你要下多少的苦工而已。

這首歌和我通常的歌不太一樣,一般的歌它會有一個鋪陳跟起伏,但這首歌不是,他一進來就在那裡了(現場演唱一句示範音高),有些人會很不習慣的其實,怎麼一開始就在哪裡了,但我現在就習慣了(笑)。

鹿:「學友哥出道那麼久應該什麼都習慣了厚。」
學友哥:「欸!我練了很久耶這次!」

 


Q15:具體來說練了多久?

我這張專輯《醒著做夢》本來十月底要發,製作的部分大概十月中就做好了,拿到歌的成品之後我就開始練,到了現在晚了兩個月發,中間我幾乎是每天都練,每天至少把每首歌都唱一次。

鹿:「那馬上就可以開演唱會啦!」

是沒問題的,我絕對沒問題!現在這分鐘,如果樂隊進來我可以馬上去唱,絕對沒問題,只有這張專輯是這樣子的,我過去從來都沒有一張專輯可以這樣子的。從前還會有錄完一張專輯我會問「诶?這是什麼歌」的情況,我唱完了我都不一定記得,真的只有這張專輯我完全唱得很熟。

我覺得可能第一個是,我細節管的多,所有東西我都知道了,對待這張專輯的感情也不一樣。第二個是,先前有感覺到這個歌真的很難唱,所以特別去練它,所以,絕對超過上百次!

Q16:三十年的歌手生涯,或說工作生涯,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很長的時間和挑戰,是什麼讓學友哥能繼續堅持下去、唱下去,並保持熱情?

我想,是「好奇」跟「貪心」,這兩個都是我的動力。我「好奇」我自己能走到哪裡?「貪心」的是,我想知道再好一點是怎麼,這個好,無論是這個音樂再好一點會怎樣、唱的再好一點會怎樣?

我的經驗,可能是我的後輩或朋友會說:「你想再好一點是怎樣啊?還能更好嗎?」事實上是可以的,事實上只要你有這個追求是可以的。你們在外面看我會覺得:「是張學友耶,已經很好了,你還要怎樣啊?」可是在我自己的角度去看自己的時候,我知道我有什麼東西是不足的,而當你「貪心」想好一點的時候,你真的會做到,真的會好一點,那麼那個「好一點」對我來說,真的是很大很大的動力。

基於這兩個不滿足的態度,我覺得唱下去的動力應該是很足夠,我自己現在就很期待我的下一次,下一次的專輯能發現什麼東西。可能這次我發現的是「歌曲真的要曲不離口」,但這大家都知道阿,都講了幾百年了大家都知道要曲不離口啊,但到底你是不是真的有做呢?做了出來效果有怎樣?是很不一樣的,我不是不知道,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只是你有沒有真的去做,你相信到哪裡?比如說我唱歌,我不做,也是可以唱了,只是做了和不做是有分別的,很大的分別,所以……就看,看我接下來會怎樣(笑)。


封底純圖shot01_0071-hi.jpg


張學友「Wake Up Dreaming」12/23已經發行
各大音樂平台聆聽與下載網址如下:

[iTunes專輯下載]
http://smarturl.it/Wake_Up_Dreaming

[線上音樂搶先聽]
KKBOX http://www.kkbox.com/tw/tc/album/uIs2qkf7BDho0a0FJ6ou0091-index.html
myMusic http://www.mymusic.net.tw/album/show/232073
Omusic http://www.omusic.com.tw/albumpage.php?album_id=1212108

DSC01043  


結語:

可能有很多朋友在剛開始聽專輯的時候,會有和我一樣的誤解,以為專輯的走向就會如〈用餘生去愛〉和〈時間有淚〉兩首歌一樣,可能專輯走高質量的路線,流行性會比較低。但若聽完一輪後,你會發現並不是這樣子的,就如訪談中所說,其實專輯反覆經過了許多調整,最後呈現的樣貌更適合以「雅俗共賞」來形容。幾首歌如:〈控訴〉、〈白自在〉其實帶著蠻濃的搖滾風味,曲式相對貼近流行,R&B合聲曲式的〈來得及〉與民謠曲式的〈你說的〉、〈我愛上你〉也都非常討喜。都吸引人反覆聆聽。

這張專輯的製作品質與音樂性都非常非常的高,更別提歌神本身在唱功上精采的詮釋,整段採訪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題便是第九題我問了學友哥說:「您覺得一首歌要耐聽最大的因素是什麼?」我原本預設的回答,可能是學友哥在唱功上的解釋,可能是要唱的不慍不火等類,但我真的非常非常意外,最後學友哥的回答竟然是「我把專輯中的每件事都做到最好,增加聽眾會願意去聽這張專輯的理由」。學友哥並沒有把自己的唱功放在專輯的最前面,而是將音樂性、製作,給放在第一位,你就可以知道這張專輯的製作是多麼的用心與精良了。

這張來自張學友的《醒著做夢》,除了是聽音樂、聽歌神對歌曲的詮釋,更是聽一個出道30年的歌手,對於音樂的執著、要更進步的執著、更是對於完美的執著。

謝謝環球音樂、學友哥、所有給予我這次機會完成這場採訪、以及長期以來願意看我文章的讀者們,因為你們的閱讀與相信,我才能有機會完成這次訪問,能寫成這篇採訪,我好幸運。

 


 

穿搭  

 

  instagram  傑米鹿的IG: http://instagram.com/haohaogoodman

如果你覺得這篇介紹還不賴,或許你能按一下下面的讚,就可以追蹤我的粉絲團了!傑米鹿的粉絲團每天都會發佈最新的音樂資訊/評論/活動

  

(這是我的臉書,歡迎加 好友或訂閱追蹤喔)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傑米鹿 的頭像
    傑米鹿

    傑米鹿|Travel.Life.Music

    傑米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