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F-8''%E6%80%AA%E7%8D%B8.jpg  

台灣的唱片市場長期以來都已銷售「專輯」為主,和美國與日本不同,歌手出專輯前常會發行「單曲」打頭陣,一來是為了試水溫測風向、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佔領排行榜名次,好吸引注意與製造話題,也好為後頭的專輯發行做好暖身的動作。

自錄音帶專輯時期開始,其實就有A面第一首、B面第一首的主打歌模式,進入到MV時期更是推主打歌、單曲的極致但為何台灣始終沒走向發行單曲的路呢?或許在早些年大家還習慣買專輯的年代還說得通「一張唱片十首歌400塊,為何我要買單曲一張100塊?」買一張比較划算嘛。但如今在許多的網路音樂軟體上 (如iTunes)早已經可以做「單曲的購買」,只喜歡專輯裡的一首歌可以不必被強制推銷買下整張專輯,更何況,畢竟大家都上Youtube聽歌看MV,沒MV的歌又有多少人聽?那就只出單曲拍MV就好啦?幹嘛出專輯?

本文將討論音樂進入網路時代後的單曲發行策略,以〈姐姐〉與〈傷心的人別聽慢歌〉為例,並觀察現今數位音樂單曲榜單的趨勢走向,稍作分析。

文字:傑米鹿\圖片來源:TVBS

 

一、在網路時代,發單曲是個好選擇?

1. 聽眾消費改變,以往欠缺單曲的購買習慣與管道,現今則可以透過iTunes等數位音樂串流服務做單曲購買。
2. Youtube點閱習慣之問題,單曲容易聚集大量的點擊量與曝光量,能製造新聞話題,你會在Youtube聽一首歌,但很難在Youtube聽完一張專輯。
3. 現今歌曲需高度仰賴MV畫面搭配,高製作的MV少說需百萬,專輯一次推出十首歌曲,很難全部拍攝MV(除非是天王天后),不如將戰線拉長,將單曲的MV與表演做到最大的精緻化。
4. 與其濫竽充數硬塞十首歌做成一張專輯,不如好好把一首歌做得好聽好看
5. 聽眾越來越重視歌手的「現場演出」,單曲可視為名片,脫離專輯的概念性,把一首歌曲的熱度、表演精彩度製作到最大化,會是當前網路聆聽、社群分享時代最有力也最聰明的表演辦法。
6. 經濟不景氣,一首歌的成本絕對比一張專輯要低了不少,做一首歌爆掉還救得回來,一張爆掉要在熬很多年
7. 集中火力攻佔榜單。

簡而言之,Youtube製造了一種你習慣去「聽單曲」的習慣。你可以分享一個link在你的臉書上讓人家馬上點開來聽完、看完,但你非常難用同樣的方法去分享一張專輯,並且相信自己真的有力量讓人家聽完看完。同樣地,大家也會產生興趣去「看」這首單曲的現場表演,謝金燕的〈姐姐〉或是五月天的〈傷心的人別聽慢歌〉都是很經典的例子。

二、台灣的「單曲」典範:

能成功以單曲吸睛、營造極大話題,甚至能靠著一年發這一兩首歌就能夠四處表演、翻新演唱會曲目(甚至以此作為噱頭的)全台灣不出兩組,其一是「姐姐謝金燕」其二則是「五月天」。(當然其三還有李宗盛啦……)

謝金燕的例子似乎不用再多談,真的是不用發專輯,一首新歌放在Youtube上就可以讓新聞鋪天蓋地而來,並從跨年場一路唱到尾牙再唱完年間大大小小的表演都不是問題。自先前的〈姐姐〉後,今年試圖如法炮製〈要發達〉。

 

五月天也是非常擅長於單曲操作的優秀典範,畢竟專輯的製作期越來越長,而且新專輯通常要搭配新巡演,整個配套下來流程時間想到就可怕,但期間如何維持五月天的熱度並為一場又一場的演唱會增加新意呢?出單曲是五月天的方式之一。還記得2013年一首「傷心的人別聽慢歌」,先是作為2013可口可樂代言曲,並同步授權給TVBS戲劇「飛越龍門客棧」又成五月天3D演唱會「諾亞方舟」電影主題曲,再來又成為演唱會的令人期待的追加曲目,最後再收入到《步步》精選輯中,期間還錄製了日文版,一首單曲能有如此多的妙用,真的是佩服佩服,是一首非常經典的商業授權模式典範。

舉了這麼多例子,不過想證明,若是單曲做的好,並能搭配良好的現場演出,其生命週期也可以很長,於現在的網路時代,單曲發酵的重要性不亞於一張製作完整的專輯,甚至也有獨立存在的可能性在。


三、讓我們來看看榜單,單曲VS專輯

unnamed.jpg 圖片 1.jpg 圖片 2.jpg  

參照《全球中文音樂榜上榜》、《KKBOX綜合新歌榜》、《iTunes歌曲榜》後,各三個榜的單曲/專輯比例為:3/10、4/10、4/10。這個比例是比想像中要高的。

而這些歌曲是分別是:
〈愛.這件事情〉傅又宣
〈九號球〉五月天∕怪獸
〈將軍令〉五月天
〈匆匆那年〉王菲
〈用餘生去愛〉張學友
〈後會無期〉鄧紫琪
〈以後別做朋友〉周興哲
〈有一種勇氣叫放棄〉丁噹

上述是三個榜單中,除正式有專輯發行外的單曲作品(我知道九號球有發原聲帶專輯啦,但我還是把它作為單曲看待),除了歌神張學友之外的作品,全部都有搭配影視作品作為其主題曲或插曲,但這比例之高還是令人驚呼,也說明了當下觀眾對於點播單曲、購買單曲的習慣是絕對成立的。

但上述歌曲大多還是情歌居多,要以單曲形式進行現場表演還是缺乏些許爆點,要做到如《姐姐》或是PSY那樣一首單曲就能行遍天下的程度,還要多多考量單曲的曲式與表演方式。

四、單曲與音樂節目的互利關係:

華語的單曲發行量少,或許也跟兩岸三地長期缺少音樂單歌錄製節目有所關係,日本、韓國一長串的音樂節目就在此不提了,美國方雖較少單歌錄製節目,但也有如The Tonight Show、TheEllenShow、SNL等綜藝談話性質較高,但錄起單歌也不馬虎的節目,一定程度上魚幫水水幫魚地營造了單曲的表演舞台和文化(在日韓,你發個單曲就可以上遍四五個音樂節目了耶!),台灣方目前還尚只有全球中文音樂榜上榜在固守戰場。

 
Justin Timberlake - Not A Bad Thing (Live on The Tonight Show Starring Jimmy Fallon)

按照現今市場對於現場表演的需求(尤其又快到了年末跨年與尾牙場)的熱潮,推出表演性足夠、並能帶起話題熱潮的單曲,或許歌手發行單曲真的能成為一個除了發行完整專輯外的絕佳考量。

五、結論

搭配各類音樂節目(如全球中文音樂榜上榜)、偶像劇或電影主題曲曝光,再加上網路社群媒體與Youtube的MV放送,單曲的曝光量絕對足夠,收益也有一定的管道,不如多年前只能以實體唱片銷售作為唱片業唯一收入來源的時代,單曲也能製造出一定的經濟效應與曝光程度,甚至比起專輯,有更加容易控制的成本與聚焦性在。

自單曲帶動人氣,以單曲為主題舉辦新巡演、或用數首單曲參加跨年晚會等拼盤演唱會也不無可能(如五月天或謝金燕)。比起東拼西湊的專輯,看到製作精良的單曲絕對更令人感到興奮,但當然……若目的是報名金曲獎的話,那當然又是另一回事了……

補充:這篇文章並不是在闡述「沒利益、不符市場!音樂產業請拋棄專輯概念,好聽的單曲才是重點!」這個觀點,我還是很喜歡聽到一張概念完整的專輯,但「概念完整又好聽的專輯」出現的機率真的很低。

而是想敘述按照現今的購買消費方式、歌曲曝光擴散方式,「單曲」真的是一種不錯的操縱選項與炒熱人氣與話題的散播方式,相較於歐美或韓國(PSY),台灣在單曲操作的構想或使用上,真的稍嫌薄弱一些,單曲是一個「單點突破」的選項,考量經濟與成本,很多專輯聽完根本只記得一首歌的狀況下,唱片公司你為什麼不出單曲就好了呢?

(每星期六晚上八點,TVBS歡樂台《全球中文音樂榜上榜》)

【產業】台灣到底需要怎樣的音樂排行榜?談日韓台音樂節目的榜單統計法 
【產業】為什麼我要花時間看台灣的音樂節目?
 
【講座】港臺獨立音樂─為何香港很喜歡台灣的獨立音樂,但台灣卻不喜歡香港的? 
【專輯Review】白安《接下來是什麼》:先別管咬字了,這張真的很不賴 
【專輯Review】梁文音《漫情歌》:戀情苦難,聽她唱完。 


 穿搭發文

  instagram  傑米鹿的IG: http://instagram.com/haohaogoodman

如果你覺得這篇介紹還不賴,或許你能按一下下面的讚,就可以追蹤我的粉絲團了!傑米鹿的粉絲團每天都會發佈最新的音樂資訊/評論/活動

  

(這是我的臉書,歡迎加 好友或訂閱追蹤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傑米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